脾胃之論莫詳于東垣其所著補中益氣調中益氣升陽益胃等湯誠補前人之未備察其立方之意因以內傷勞倦為主又因脾乃太陰濕土且世人胃陽衰者居多故用參芪以補中二術以溫燥升柴升下陷之清陽陳皮木香理中宮之氣滯脾胃合治若用之得宜誠效如桴鼓蓋東垣之法不過詳于治脾而略于治胃耳乃后人宗其意者凡著書立說竟將脾胃總論即以治脾之藥籠統(tǒng)治胃舉世皆然今觀葉氏之書始知脾胃當分析而論蓋胃屬戊土脾屬己土戊陽己陰陰陽之性有別也臟宜藏腑宜通臟腑之體用各殊也若脾陽不足胃有寒濕一臟一腑皆宜于溫燥升運者自當恪遵東垣之法若脾陽不虧胃有燥火則當遵葉氏養(yǎng)胃陰之法觀其立論云納食主胃運化主脾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又云太陰濕土得陽始運陽明燥土得陰自安以脾喜剛燥胃喜柔潤也仲景急下存津其治在胃東垣大升陽氣其治在脾此種議論實超出千古故凡遇稟質木火之體患燥熱之癥或病后熱傷肺胃津液以致虛痞不食舌絳咽干煩渴不寐肌燥高熱便不通爽此九竅不和都屬胃病也豈可以芪術升柴治之乎故先生必用降胃之法所謂胃宜降則和者非用辛開苦降亦非苦寒下奪以損胃氣不過甘平或甘涼濡潤以養(yǎng)胃陰則津液來復使之通降而已矣此義即宗內經所謂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以通為用之理也今案中所分胃陰虛胃陽虛脾胃陽虛中虛饑傷食傷其種種治法最易明悉余不參贅總之脾胃之病虛實寒熱宜燥宜潤固為詳辨其于升降二字尤為緊要蓋脾氣下陷固病即使不陷而但不健運已病矣胃氣上逆固病即不上逆但不通降亦病矣故脾胃之治法與各門相兼者甚多如嘔吐腫脹泄瀉便閉不食胃痛腹痛木乘土諸門尤宜并參互相討論以明其理可也(《臨證指南醫(yī)案·脾胃》華岫云按)
“超出千古”的議論是指誰的論斷,具體內容是什么?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最新試題
下列句子中“是”的用法、意思都相同的是()
知我罪我,一人當世,豈不善哉?
于是有煩手淫聲,慆堙心耳,乃忘平和,君子弗聽也。
翻譯:趙孟曰:“誰當良臣?”對曰:“主是謂矣。主相晉國,于今八年。晉國無亂,諸侯無闕,可謂良矣。和聞之,國之大臣,榮其寵祿,任其大節(jié),有菑禍興,而無改焉,必受其咎。
佗脈之曰:“府君胃中有蟲數升。”
翻譯:予窺其人,睟然貌也,癯然身也,津津然譚議也,真北斗以南第一人。解其裝,無長物,有《本草綱目》數十卷。
公曰:“何如?”曰:“不食新矣”。
因五藏之輸,乃割皮解肌,訣脈結筋。
相陳珪舉孝廉,太尉黃琬辟,皆不就。
從《漢書·藝文志序》一文可知,西漢奉詔整理古代書籍的總負責人先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