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知覺過程就是在背景中分出對象的過程
B.對象與背景的轉換與注意的選擇性有關
C.知覺中對整體的知覺優(yōu)于對部分的知覺
D.理解可以幫助人們把不完整圖形的缺失部分補充起來
E.聽覺無恒常性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音高與聲波的振幅關系最大
B.音高不受聲波頻率的影響
C.聲波的頻率決定響度
D.振幅相同但頻率不同的聲波響度不同
E.聽覺的心理特性有頻率、振幅和音色
A.視桿細胞只在明視覺中起作用,能看到無彩色和彩色
B.視錐細胞只在暗視覺中起作用,且只能看到無彩色
C.暗適應過程是指由暗處轉入亮處時視覺感受性降低的過程
D.四種心理原色是紅、黃、黑、白
E.顏色的三種心理是色調、明度、飽和度
A.有100%的次數被察覺到的刺激值
B.有50%的次數被察覺到的刺激值
C.有25%的次數被察覺到的刺激值
D.有10%的次數被察覺到的刺激值
E.有1%的次數被察覺到的刺激值
A.22小時
B.23小時
C.24小時
D.25小時
E.26小時
A.去甲腎上腺素
B.多巴胺
C.5-羥色胺
D.內膜素
E.乙酰膽堿
最新試題
在文化變遷中,表現最為緩慢、溫和的方式是()。
既要馬兒跑,又不給馬兒吃草,這屬于()。
溝通發(fā)生時的情境,指的是()。
溝通者傳達給他人的觀念和情感,指的是()。
愛跳舞的張大媽有許多“舞友”,喜歡打麻將的張大爺有許多“麻友”,這體現了人際關系中()。
試圖以行為主義來解釋人們社會行為的學說是()。
為了更好地進行代際的交流,需要正確地處理()。
海德提出的著名理論是()。
“垮掉的一代人”,是一種()。
“思鄉(xiāng)病”這種心身性障礙體現了一種文化現象,叫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