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最新試題
閱讀《光的折射》的教學實錄片段,回答問題。(上課伊始,教師放映山東電視臺拍攝的《海市蜃樓》片段)師:目睹了“海市蜃樓”的奇觀之后,同學們有何感想?生1:大自然太奇妙了!生2:海市蜃樓真美,真壯觀!生3:海市蜃樓是怎樣產生的?它為什么那樣神奇、美麗?師:同學們也許還會提出許許多多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能提出問題是好事。下面我們一起來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先來研究一個簡單的例子,我把筷子斜插入水中,大家觀察到什么現象?直接看筷子和通過水看筷子是否一樣?(教師演示筷子斜插入水中的實驗,學生觀察并回答問題。)師:大家觀察得很仔細,回答得也很好。那么請同學們猜想一下,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生:可能是光由水進入空氣中發(fā)生了偏折。師:這位同學的猜想到底對不對?用什么來檢驗?生:用實驗!師:對!用什么樣的實驗呢?請同學們設計一下。生:讓一束光斜射入水中,觀察光的傳播方向。為了便于觀察,還應當用透明的器皿來裝水。師:非常好!同學們的設計思想正好和老師一致,在你們的桌上,已經擺放著老師為你們準備好的光學儀器盒,老師先把實驗裝置介紹一下,然后同學們就可以動手做實驗了。(教師介紹實驗裝置后,學生動手實驗。)師:通過實驗,同學們得出什么結論?生1:光從空氣中斜射入水中,傳播方向發(fā)生改變。生2:光從一種介質進入另一種介質,傳播方向發(fā)生改變。師:回答得很好!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會發(fā)生改變,這種現象叫作光的折射。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師:上節(jié)物理課我們學習了光的反射,請同學們回顧一下,光在反射時遵循哪些規(guī)律?生: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與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于法線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師:根據剛才的實驗,類比于光的反射定律,你能否猜測一下,光是怎樣進行折射的?可能遵循哪些規(guī)律?生1: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生2: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于法線兩側。生3: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生4:折射角不等于入射角。生5: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生6: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師:同學們說得都很好,都有一定的道理,那么,光的折射現象是否遵循這樣的規(guī)律呢?帶著這個問題,現在,咱們人人都來當一回科學家,利用桌上的光學儀器盒來研究光在折射中有什么規(guī)律。我們還要看一看哪一組發(fā)現的現象多,歸納的結論準確而完整。(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查、指導、答疑,把個別游離于實驗小組之外的學生及時“拉”回小組實驗,并時而指點操作不正確的學生,時而參與到學生的實驗操作之中。大約10分鐘后,許多學生畫出了光路圖,并整理出實驗結論,學生實驗操作基本完畢。)師:通過實驗,同學們得出了哪些結論?(指定一個小組)請你們小組匯報一下。生:我們小組得出的結論是: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于法線兩側。師:其他小組是否也得到這兩條結論?如果是,請舉手。(大多數學生舉手。)師:還有其他結論要補充嗎?生:有!我們小組還發(fā)現,光從一種介質進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也可能不發(fā)生改變,比如在垂直入射的情況下。師:完全正確。同學們還有其他意見嗎?比如說關于折射角和入射角的關系,你們的猜想如何?實驗的結果又是如何?生:我原先猜想折射角應當等于入射角,理由是與光的反射定律類比。通過實驗發(fā)現,折射角一般不等于入射角。師:這說明什么呢?要得出正確的結論,還得通過實驗來檢驗。這位同學就是這么做的,首先,他敢于大膽猜想,然后,他能利用實驗來檢驗這種猜想。這種做法很值得我們學習。(掌聲)……問題:(1)結合以上案例,談談上述教學案例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及特點。(2)對該案例進行簡要評析。
在學習溫度計時,某節(jié)課上出現了如下的教學片段。師:將兩支內徑粗細不同,下端玻璃泡內水銀量相等的合格溫度計同時插入同一杯熱水中,水銀柱上升的高度如何變化?生:溫度計插入熱水中,溫度計中的水銀就會受熱膨脹。由于兩支溫度計玻璃管的內徑粗細不同,細玻璃管中的水銀柱較粗玻璃管要上升得高。師:那溫度計示數如何變化呢?生:細玻璃內水銀柱上升得高,所以細玻璃溫度計示數大。師:不對!測量同一杯熱水,溫度示數肯定是相等的。由于它們插入熱水中前后的溫度變化是相等的,根據溫度計分度原則,雖然兩支溫度計中水銀上升高度不一樣,但示數應相等,只不過兩支溫度計每一等份的間隔不一樣罷了。問題:(1)指出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合適的舉動。(2)設計一個教學片段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下面是某老師在初中物理“牛頓第二定律”一課的教學片段。師:牛頓第二定律的內容是什么?生:物體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師:嗯,很好。那如果所受的作用力為零呢?生:那就成了牛頓第一定律了。師:嗯,不錯。牛頓第一定律是牛頓第二定律的特殊情形。它描述了物體不受力時的運動狀態(tài)。問題:(1)指出該教師的不足之處。(2)設計一個教學片段改正教師的問題。
材料一:在一次偶然的課堂上,我正帶領學生復習動能勢能之間的相互轉化時,忽然間從外面飛進一只黑色的燕子,容不得我半點的思考,頃刻間,教室炸開了鍋,立刻沸騰起來,“怎么辦?”看著他們的神情,看著燕子不停地上下穿梭,不停地煽動翅膀,我靈機一動,對著這些可愛的學生以及這個不速之客,說:“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我們的實驗,看看它在運動過程中,有什么能量轉化?還有哪些物理知識?”“什么,老師,您?”正在詫異的同時,燕子終于找到了通路,飛向了外面的世界。他們用自己的大腦回顧著剛才眼睛所看到的“實驗”,爭先恐后地回答:燕子在向上飛時,動能減少,勢能增加;在向下飛時,動能增加,勢能減少,它不停地煽動翅膀可能跟頻率有關,也可能與力的平衡有關……材料二:在“運動的描述”中有幾個基本的概念--運動、靜止、位置、參照物,對于枯燥的概念,我們可以創(chuàng)設如下問題情境:教師引入“滿眼風波多閃爍,看山恰似走來迎。仔細看山山不動--是船行?!睜I造詩情畫意的氛圍,從而提出:“是山動還是船行?”詩人為什么會產生如此矛盾的感覺?如果詩人置身于“滿眼風波多閃爍”的意境中時,他忘記了自己是在隨水流而前進的船上,仿佛看到了對面的山朝他走來;當詩人又感到“山沒動,是船行”時,又是什么樣的狀況呢?根據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結合案例,談談初中物理教學中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重要性。(2)對第二則材料進行點評。
一小球自地面上方某高度處自由下落,測得小球在最后1s內的位移是35m,不計空氣阻力,g取10m/s2,則()
下列情況的物體,不可以看作質點的是()
有位教師在講授“慣性定律”后小結時這樣提問:教師:一切物體都具有什么?學生:慣性。教師:物體的運動需不需要力來維持?學生:不需要。教師:要使物體運動狀態(tài)改變必須施加什么?學生:力。教師:用什么物理量表征物體慣性的大小7學生:質量。問題:(1)對上述教學片段中教師教學行為存在的問題進行評述。(2)針對上述教學片段中存在的問題,給出改進的教學思路。
質量為0.2kg的球豎直向下以6m/s的速度落至水平地面,再以4m/s的速度反向彈回。取豎直向上為正方向,在小球與地面接觸的時間內,關于球動量變化量Δp和合外力對小球做的功W,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如圖所示,以8m/s勻速行駛的汽車即將通過路口,綠燈還有2s將熄滅,此時汽車距離停車線18m。該車加速時最大加速度大小為22m/s,減速時最大加速度大小為25m/s。此路段允許行駛的最大速度為12.5m/s,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某同學設計了一種實驗方案:方案:(1)用調節(jié)好的天平測出空燒杯的質量m1;(2)向燒杯中倒入一些食用油,測出它們的總質量m2,則這些食用油的質量為m2-m1;(3)再將燒杯中的食用油倒入量筒中,測出食用油的體積V;(4)計算出食用油的密度ρ。問題:(1)指出該方案的不足之處。(2)設計教學片段幫助學生改進實驗。